作者:马睿文
赛迪顾问新材料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
石墨烯作为材料界的新星,凭借其优异的性能以及广阔的应用空间,是诸多关键工业材料的“变革调味剂”,备受科学界和产业界高度重视,世界各国纷纷开展针对石墨烯研究与应用,力争把握石墨烯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主动与先机。我国高度重视石墨烯技术和产业发展,近年来,一场场石墨烯的“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着,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二级市场都对石墨烯前景充满无限的憧憬。在“风光无限好”的声势中,随之而来的是,石墨烯产业化有点“冷”的寒战,即规模小、水平低。对于当下石墨烯产业化进程中的“冷”与“热”,需要我们从市场、科研、产业等角度精准分析,对“热”知性降温,对“冷”理性思考。
一、从“冷”与“热”中找药方
(一)资本市场之“热”与产业市场之“冷”
在资本市场中石墨烯虽已过概念炒作期,但受益于政策持续扶持、技术研究的突破以及工业4.0和中国智能制造等方面的影响,石墨烯板块仍然炙手可热,备受各路资本青睐。目前我国石墨烯涂料、散热膜、触控屏等领域已实现量产,而真正大面积、高质量、高纯度的石墨烯仍然未实现规模化生产。归根结底,当下“产业冷,投资热”的主要原因在于高质量及大规模的石墨烯制备技术还未不成熟,存在成品率不高、质量不稳定、转移困难等技术难点,进而制约了石墨烯进一步产业化应用。
(二)学术界研究之“热”与工业界研究之“冷”
2015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石墨烯在战略前沿材料中的关键地位,并强调其战略布局和研制。在国家经费的大力支持下,高校及科研机构都紧跟前沿材料的脚步中,纷纷涉足石墨烯领域研究。目前我国专利量和SCI论文发表量居全球第一。从产业界来看,我国已有数十家石墨烯相关企业,多以中小型和初创业型企业为主,而石墨烯产业本身具有研发周期长、投入成本大、风险较高的特点,因此对于中小型企业生产研发较为不易。同时由于经费主要集中于科研机构,缺乏对企业有效研究支持,且科研与产业严重脱节,导致专注于石墨烯产业化研究的企业研发费用负担较重。重基础科学轻实用技术,下游应用领域蓝海需求未全面打开,石墨烯企业无法找到稳定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是制约石墨烯产业化的根本因素。
二、“破冷”之道
面对石墨烯产业化之路“漫漫”,要做到“料成材,材成器,器好用”即实现全产业链开发,尤其加强对下游应用领域的开发支持,推动石墨烯产业化健康发展过程中,应把握好以下关键点:
(一)激发企业科技创新动力,促进研发与应用并行发展
充分激发创新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的主导作用,兼顾技术创新的前瞻性、应用性及产业转化率。支持和引导生产企业、科研机构与下游应用企业联合开发各种石墨烯复合材料、零部件等,加大工业领域应用市场扶持力度,并通过杠杆效应撬动更多优势社会资源助推石墨烯产业发展。鼓励大型下游应用企业参与或持股石墨烯科研项目或初创企业。通过市场发展趋势引导技术发展方向。设立研发机构和下游应用企业联合承担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基金,集中研发机构与企业的创新资源,缩短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间隔时间。
(二)建立石墨烯产业公共平台,实施石墨烯标准化战略
建设石墨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包括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公共测试平台、公共研发平台的建设,推进高校及相关研究机构和企业间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实现技术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促进石墨烯技术转化和配套产业链加速形成。同时充分发挥石墨烯产业公共平台的力量,提升石墨烯产业的高端服务能力,准确把握石墨烯产业发展趋势,加快制定石墨烯的国家标准,积极抢占石墨烯国际市场。
本文来自赛迪顾问,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