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本报记者 郑芃芃)创新驱动就是人才驱动。人才乃是竞争之本、转型之要和活力之源。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人社局紧紧围绕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人才为支撑、以智力为引擎,聚才引智,走出一条用人才撬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创新之路。
2015年,我市GDP总量达到6100亿元,排名全国第25位,连续14年全省领先。据市人社部门统计,目前,全市研究生引进总量已达8747名(博士709名),仅2015年就引进硕士研究生692名,博士60名,海外人才13名。这些高层次人才的集聚为唐山转型升级夯实了发展之基。
高筑凤凰台,让人才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唐山作为传统资源型城市,面临着产能结构性过剩严重、持续增长动力不足等制约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转型升级任务异常繁重艰巨。如何依托人才实力,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快速“聚变”,成为市人社部门必须着力攻坚的课题。
为此,市人社局应时而动,顺势而为,想方设法打通阻碍人才流动结节,高筑凤凰台,广撒英雄帖,打造了陶博会人才技术交流大会、人才市场、驻海外人才工作联络处等一批精品引才平台。5年来,累计为重点园区、重点项目单位引进高层次、高技能紧缺专业人才6.2万名,引进研究生4463名(博士297名),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72名。
人才聚,则事业兴。一批批高层次人才的落地生根,形成了强大的聚变效应,正悄然改变着唐山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引进一个高端人才,组建一支创新团队、孵化一个科技项目、带动一个新兴产业”,正成为新时期唐山人才工作的主攻方向。
2012年引进到唐山建华实业集团的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吴鸿鹏,目前担任集团石墨烯产业研发中心主任。他带领研发团队成功攻克了年产100吨石墨烯生产线技术难关,百吨级石墨烯生产线自2014年12月投产以来,生产线带动、孵化下游产业链的效果显著,含石墨烯的空气净化喷剂、润滑油、防腐涂料等产品研发和制造开始集群化发展。
引进到市人民医院的留日博士李玉凤,现任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带领她的团队建立了一种单细胞水平的特定序列DNA甲基化的可视化方法,填补了该专业的国际空白。
聚焦项目建设,人才支撑提升转型发展后劲
经济要发展,项目是龙头,人才是关键。围绕重点项目、园区和曹妃甸开发建设,市人社局坚持把引进重点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上,通过对全市在建、续建重点项目的持续跟进,开展了急需紧缺人才“超常招聘行动”,采取人才规划、信息发布、人才遴选、岗前培训等全方位“保姆式”服务,使国内外高层次紧缺人才加速向我市集聚。
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实施的动车“350公里铁路动车组项目”,一直以来是市人社局跟踪服务的重点项目。该局通过赴外选才、专场纳才、猎头觅才等方式,已累计为其注入各类人才5000余名。其中,博士研究生8名,硕士研究生622名。这些人才覆盖技术研发、组装调试、售后服务等各个岗位,不仅打造了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的自主品牌,更为高铁批量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支持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该局从政策制定、人才引进和人才特区建设等各个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服务和保障。5年来为其引进各类人才9208人,高层次人才476名,其中仅在曹妃甸工业区工作的博士就达26名。他们有的工作在科研、生产一线,有的已走上管理岗位。
引进的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无线通讯领域专家高峡,已成功入选河北省第二批“百人计划”。引进到曹妃甸发展投资集团的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张彪,2013年度承担“新能源汽车技术支撑平台建设”“电动汽车快速诊断与维护保障系统”2项国家科研课题,获得“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荣誉称号。引进的英国巴斯大学动力传动与控制专业博士研究生王琳,现任二十二冶集团精密锻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已经入选河北省首批“巨人计划”,其主持完成的120MN多项模锻压机已达国际一流水平,使我国在多项模锻设备制造领域打破了国际垄断。
巧借外脑,为产业结构调整插上腾飞之翼
围绕唐山转型升级的实际需要,市人社局巧借“外脑”力量,依托院士工作站、京津唐人才合作平台、专家博士唐山行、京津唐人才技术项目网络市场等引智平台,引导人才智力和技术项目加速向我市转移,带动唐山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
“柔性引进,以才聚才”,我市以此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国家级专家、留学人员扎根企业,用科技和知识的力量促转型、谋发展。截至目前,我市共建立了23家特邀院士工作站,11所高校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5年来,共开展柔性引智活动53批次,组织164名京津高校研究生到我市开展社会实践服务,有近400余位两院院士、专家活跃在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一线,开展智力合作项目76项,解决技术难题239项。
其中,“才智网-京津唐人才技术项目网络市场”与京津等地80所院校及科研院所96位专家开展合作,发布科技成果10151项、创业项目297项,海外成果119项,技术需求539项。完成线上技术项目对接30余次,组织对接活动8次,推荐专家和技术人才50人次。
民营企业河北天善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一大亮点,长期致力于以生物质能源为重点的新能源的研发和推广。2015年,市人社局将该公司列为重点服务对象,成功引进了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张亮教授,并促成双方共建生物质能技术设备实验中心和产业化中心。此后,又通过多种渠道陆续为该公司引进5名“千人计划”专家、5名博士、8名硕士,涉及新能源、环境、农业、生物技术等领域。这些人才通过技术入股形式积极参与企业创新,一年多来公司已取得44项专利,其中6项发明,38项实用新型。其中,“利用秸秆等生物质进行炭、气、液、油、电、肥联产综合利用项目”已落户国内外多个城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推广价值,2015年该企业还被省科技厅认定为“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
在柔性引进国内人才智力的同时,市人社局还把目标对准了海外,将国外人才智力“请进来”。通过打造“人文关怀,亲情服务”平台,累计引进各类外国专家2068名,26名外国专家分别被授予国家、省政府和市政府“友谊奖”。邀请美国、意大利、以色列等20多个国家的64名国际知名专家来唐考察讲学、培训和技术指导,累计培训相关专业技术人员7600人。
放开手脚,激活人才创新创业的一池春水
为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我市先后推出了《唐山市人才强市战略规划》《关于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若干政策的意见》,制定了《唐山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年—2020年),构建起“一个意见、两个规划”的人才智力服务政策体系。
为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工作的新要求,2015年11月27日我市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强人才工作若干政策的意见(试行)》。新政策的出台,将会进一步发挥人才引进、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引导院士、专家等高端智力向唐山聚集,将有助于加大高层次急需人才智力引进力度,打造唐山人才高地。
在政策的支持和指引下,一项项围绕着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人才工程相继实施,使我市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素质不断提升,人才结构不断优化。截至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达到130.3万,年均增长率为10.8%。其中,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分别达到3.6万人、14.4万人、83.1万人、17.7万人。
人才、智力,正在唐山这片沃土上不断集聚,形成了产业升级与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同频共振、效应叠加,产生了撬动经济转型升级、再创辉煌的强大动能。以人才智力为转型升级重要引擎的唐山,正迸发出新一轮发展活力!
本文来自环渤海新闻网,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