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11月11日电 近日,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朱宏伟课题组在石墨烯应用技术方面取得进展,1篇研究论文和2篇综述文章分别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纳米》(ACS Nano,影响因子:12.88)和《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影响因子:17.49)上。文章第一作者分别为材料学院2012级博士生杨婷婷、孙鹏展和2013年毕业博士生李昕明。
石墨烯应用技术。
在《基于石墨烯编织网络的传感系统:机电行为与电子皮肤应用》(Tactile sensing system based on arrays of graphene woven microfabrics: electromechanical behavior and electronic skin application)(ACS Nano 2015, DOI: 10.1021/acsnano.5b03851)论文中,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实现石墨烯高灵敏柔性应变传感的新思路,将石墨烯与超弹超薄高分子材料复合形成柔性、轻薄似纹身的应变传感器。通过构建传感器阵列,实现了感知分布式压力的电子皮肤功能,可稳定可靠探测脉搏、语音等微弱生理信号,有望应用于移动医疗、可穿戴式设备等领域。
在《石墨烯渗透膜的研究进展:结构、传质机制及潜在应用》(Recent developments in graphene-based membranes: structure, mass transport mechanism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Adv. Mater. 2015, DOI: 10.1002/adma.201502595)一文中,围绕石墨烯材料独特的结构特点及其不同于传统渗透膜材料的传质行为,课题组综述了石墨烯渗透膜材料传质特性的相关实验发现和理论结果,对其在过滤、分离、脱盐、质子交换及能量存储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通过总结本课题组及其它小组的研究成果,系统分析了三种石墨烯膜材料(理想石墨烯单晶膜、纳米孔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渗透膜)的传质特性、潜在应用及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碳/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现状与展望》(Carbon/silicon heterojunction solar cells: State of the art and prospects)(Adv. Mater. 2015, 27, 6549–6574)一文,结合课题组提出的碳/半导体异质结光电模型,综述了碳/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研发过程和最新研究进展,以增强太阳能电池性能为目标,介绍了几种关键的电学、光学设计技术(包括化学改性、界面钝化、减反涂层和表面毛化等),展望了碳/硅异质结的潜在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该光电模型有望在便携式器件和轻型薄膜产品中发挥多重关键作用,在诸如智能手机、移动设备和医学监控设备中做为新型能源。
朱宏伟课题组近年来专注于石墨烯材料的可控制备与性能研究,学术问题涵盖结构设计、光电转换、柔性器件、吸附过滤等方面。通过调控石墨烯与其它材料的表/界面相互作用,探索了石墨烯在纳米能源、纳米探测和纳米环境应用中的性能。
上述研究得到了北京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科研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相关链接:
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nano.5b03851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1502999/full
本文来自清华新闻网,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