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舟”、“天宫”航天材料,到百姓日常生活用品,新当选上海市劳模集体的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科研服务领域可谓上天入地。“只要国家发展有需要,老百姓生活有需求,就有东华材料人。”院长朱美芳自豪地说。
顶天:为导弹弹头戴“黑金”
碳纤维看上去就如一根头发丝,却被称为“黑色黄金”,在国防、航空、航天、汽车、高铁、建筑等领域大有用武之地。
上世纪80年代起至今,东华一代又一代的材料人,面对国家对高性能纤维与复合材料的迫切需求,持续而系统地展开科研攻关。老教授潘鼎清楚记得,我国头号战略武器曾面临最后两项久攻不克的难题,其中之一就是洲际导弹弹头防热层关键材料——航天级高纯粘胶基碳纤维。潘鼎领衔项目组苦战四年研制成功,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航天级高纯粘胶基碳纤维研制技术的国家。
目前,碳纤维团队仍坚守“材料精神”,在粘胶基碳纤维、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等国产化与稳定生产方面收效显著,为国家安全和国内碳纤维领域发展做出贡献。
立地:让智能纤维发电变温
衣服能像变色龙那样根据周边环境变化自动变色变形,鞋垫能在行走间通过人体踩压动作自主发电……在东华大学材料学院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宏志、俞昊、陈志刚等教授正利用“智能纤维”变魔术,服装、配饰、家居品等换上智能纤维,就可以发电、发光、发热、变色、变形,衣着冬暖夏凉皆有可能。
可穿戴电子设备面临着充电等瓶颈问题。如何让手表的表带变成一个充电器?材料学院专家们从可以编织表带的纤维入手。提升纤维导电、储电性能,同时又兼备很好的可编织性,让供能器件成为人们穿戴的一部分。
目前,朱美芳领衔的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采用湿法纺丝法连续制备上千米石墨烯纤维。这类纤维不仅电导率达同类产品最高值,强度也达国际领先水平,可容易地编织成所需织物类型,并保持理想的导电性及强度。
树人:博导任班主任育良材
研发新材料,最重要的是开发好人这块“材料”。在材料学院,大教授要当本科生班主任,王依民就是第一位博导班主任。有一年新学期,王依民主动找到学院党总支,提出希望能与辅导员一起做低年级学生的思政工作,担任材料0801班班主任。
从王依民开始,之后赵炯心、陈大俊纷纷参与,如今已有近30名教授博导加入,由此成为一项制度。每年大一新生入学前,学院党总支提前选拔出10名优秀博导教授,分配到10个新班级担任班主任,每届聘任期两年。院长朱美芳已担任班主任三年。
本文来自解放日报,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