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科技城管委会孙旭阳:Intel来我都不care

孙旭阳不太习惯穿西装,但他的思维却很“硅谷”,他说嘉兴科技城就是要打造成为东方的硅谷。作为浙江嘉兴科技城管委会主任,他正试图带领这个位于江浙沪两省一市交汇处的科技城走出一条新兴产业孵化之路:创业推动创新。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单个个体创新、创业欲望比例相对偏小的社会里,如何让不同的人聚集到嘉兴科技城创业并结出果实,未来之路显然并不平坦。

孙旭阳不太习惯穿西装,但他的思维却很“硅谷”,他说嘉兴科技城就是要打造成为东方的硅谷。

作为浙江嘉兴科技城管委会主任,他正试图带领这个位于江浙沪两省一市交汇处的科技城走出一条新兴产业孵化之路:创业推动创新。

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单个个体创新、创业欲望比例相对偏小的社会里,如何让不同的人聚集到嘉兴科技城创业并结出果实,未来之路显然并不平坦。

但孙仍坚持走这条道路,甚至为此基本不主动引进大型企业落户,目的就是一心一意地支持创业。

“Intel来我都不care”,孙旭阳说,这句半开玩笑的话说出了其内心的一如既往的坚定。

事实上,嘉兴科技城成立6年来,一直未以招商为主,而是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合作进行各类技术孵化并转化。

9月14日,在达沃斯论坛期间,孙旭阳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就科技城如何支持创业长谈了其自身的看法。

如今,国内的诸多开发区硬件条件已经不比国外差,孙旭阳因此经常在反思一个问题:为何西方很多伟大的企业家创业诞生于一个小小的条件并不好的仓库?

这是孙需要解决的大问题,现实中的问题还很多,科技园在不走土地财政的模式下如何持之以恒地支持科技人员创业,如何破除GDP考核的压力,如何构建行之有效的创业氛围?

这些都或将伴随着嘉兴科技城的自身创业之路而逐步得到解决。

不招商引资,以支持创业为主

《21世纪》:科技城到底如何定位?似乎挺综合性。

孙旭阳:准确讲,我们科技城应该是“四像,四不像”,像园区,更像孵化器,像孵化器,又和传统孵化机构不同,我们在更宽、更广的平台上实施我们的战略。

我们也不是传统的开发区,比如我们的土地开发方式和园区运作模式不同。我们事实上定位于一个大型的创新平台和孵化器。

如今,作为一个创业的平台,科技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体量。因此,和其他园区最大的不同,绝大部分园区以招商为主,我们是以培育和孵化新公司和新企业为主要使命。

尽管很多园区也在声称培育企业,但我们注重初创型企业,给予他们最大的支持。

同时,我们和其他园区有一个很大区别是,我们按照城市的形态来构造我们的科技城,我们按照综合的概念,既像园区,又像孵化器,又像大学,做到居住、生活、商业等融合。

《21世纪》:凡事要成功似乎都贵在坚持,选择走孵化之路似乎是个不“明智”的选择?

孙旭阳:我们选择这条路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

当时我们在考虑原来的产业究竟能持续多长时间。当时产业有两个方式发展,一个是在现有产业基础上转型升级,第二个是培育新的产业。我们选择了培育新的产业,我们认为坚持做下去,必定会收获一些比较大的收获,这是主观认识。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客观的条件。2003、2004年资源制约等因素越来越明显,给我们大规模招商带来了很大困难,我们很难和其他地区在招商上硬拼。嘉兴的地理位置,最符合创新集聚的地方,因为她处于中心城市圈的外围,环境条件也不错。这些先天优势客观条件促使我们选择这条路,并一直坚持下去。

《21世纪》:那不按照传统的土地财政模式走,园区资金如何来?

孙旭阳:按照园区的方式运作,肯定要和土地开发相结合,毕竟城市开发肯定能带来很大的现金流,所以我们科技城最开始肯定这么运作。

但一开始,我们没有将我们的科技城做得很大,希望以一个小规模形式启动,这样不至于以大园区、大开发,形成一个轻启动的模式,逐步运行,这样就可以初步摆脱土地财政的模式。

事实上,我们园区真正启动在5到6年前,2005年年底迎来园区第一批企业,第一年统计产出不到2600万,税收不到100万。但那个时候投入已经高达6到7个亿元。今年科技城税收上半年达到1个亿元,我们产值每年都是超过50%的增长,今年超过80%,税收曾有250%的增长率,这些都为园区提供了部分资金。

《21世纪》:真不招商引资?

孙旭阳:招,但是有限度。比如我们现在土地供地,最多15亩到20亩,Infosys来我们这里一期也就20亩。

事实上,我们的确也做了两手准备,也引进了少量有增长潜力的企业,但我们不会将引进企业作为主要任务。

目前我们主要产业定位是IT、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这方面已经将许多创业人员引进来,并有不少成功的例子。

让创业人员“自费”创业

《21世纪》:似乎每个园区都在支持创业,你们既然主打创业,优势何在?

孙旭阳:首先,创业要有一个创业的理念和氛围。以前科研资源和人才资源的一个集聚,可能是一个学科性集聚,而我要的是产业型集聚,更突出创业,第二,创业要有一个机制,要让创业者全身心地投入。所以我们要求创业者把自己的技术和资金积累投入进去,创业人员必须是全身心投入。而我们科技城则可以给予政策支持和补助。第三个是平台。我们需要一个有号召性的平台,如今清华大学和中科院在科技城设立了很多研究所,提供了一个可供人才识别的信号。第四,我们注重综合功能的服务。园区提供产业和生活、商业等综合性配套。

关于第二个点,特别补充下,我们在园区鼓励一种创业氛围,创造一种类似于硅谷这样的一种机制,让科研人员自己投入技术、资金、项目进行创新,或者说我们成为自费创新,让创新成为自己的行为,用创业来主导我们的创新。

所以说,我们科技城更像一个创业、投资平台,我们自己称为“创业走廊”,我们选择和企业共同成长。

《21世纪》:那你们具体如何支持科技人员创业,可以以具体例子做案例。

孙旭阳:比如斯达半导体,老总是从MIT回来的海归,其掌握了功率芯片和半导体的核心技术以及妻子回来了,他自己也带了一定的风险投资的钱。

对于他们的项目,我们首先做了一个主观性的评价,认为这个技术的发展有前景,第二个是团队背景不错,有专业背景。

在认定该项目后,我们一方面有政策上扶持的承诺,另外一方面,为他们提供外围的服务。

与此同时,在该公司业务拓展的时候,我们和他们一起发展,尤其是企业制定发展策略的时候,我们共同参与。

《21世纪》:这种支持也包括资金支持?

孙旭阳:是的。企业发展前期会有一些平台性的投入,第二个是补助性的投入。比如,我们对这个项目有一定认定后,还可能会有一定的股权型的投入,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债权的担保,帮助他们提供先期孵化资金。发展到一定程度,我们还会帮助他们物色投资公司。

在股权这块,我们一般会占比5%到10%,并分享收益,承担风险。当然,5%到10%是相对的,没有特别的比例。而且无论怎么给予资金支持,我们都会让企业控股。

《21世纪》:那你们孵化出企业出来,不担心企业立即转移到其他地方去生产,壮大?

孙旭阳:第一,这个不可避免,肯定会有一些梯度的转移;第二,实际上,一般企业会把研发等继续留在这里,把生产基地搬到外地;第三,可以和内地采取战略合作性,比如与中西部一个地区联动,各种方式都可以,合作共建。

本文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0)
石墨烯网石墨烯网
上一篇 2011年9月15日
下一篇 2011年9月2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